chht35s

第三十五课——慈运理            繁體字在下面      

希望你们有信心地用圣经,将之作为真理和行动的源泉,然而对那些和你一样爱慕圣经,却从圣经中得出不同结论的人,你们要有耐心。

1.慈运理。一些离开罗马天主教会的人,与路德有不同的观点。一个重要人物,他的观点直到现在都在延续,他的名字是慈运理。最初,他是瑞士一个天主教神父。他对新出版的新版希腊文新约圣经非常感兴趣,以至于他记住了整个新约。通过这样做,他清楚地看到了,天主教会很多的教导在圣经中都找不到,例如向圣徒的祷告,及赎罪券的概念。1519   年,慈运理读了马丁路德的著作,并说服其城市禁止任何不以圣经为基础的教导。例如,他确认只有圣经是权威的源头,教皇或大公会议也会作出错误的决定。受到文艺复兴的强烈影响,他认为没有任何教条是应该和理性相违背的(路德教导有些教教条,纵使它们看起来和理性相冲突)。

2.基本原则。慈运理接受“神的主权”(神的权威和标准)作为其“第一原则”。(“第一原则”意味着基本教导,其他的教导都需与其有关。)对慈运理来说,这意味着神掌管一切,甚至神会决定谁会得救,而谁不能得救。这个神学观点被称为“预定论”。圣经说神“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 我们也在他里面得了基业,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做万事的,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 1    此经节没有说神决定不救一些人,但是慈运理运用理性,教导说如果神预先定下谁得救,也“一定已经”预定一些人失丧。(路德的“第一原则”是“因信称义”,所以路德只有使基督徒确信的时候,才提到预定论。)路德不想让基督徒为自己是否已经得救而忧虑。即使慈运理的结论是合理的,但是路德也不接受此观点,因为他不能在圣经中找到任何经文说,神想要一些人失丧。事实上,保罗说神“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 2

3.习俗。路德决定保留尽量多的习俗,因为人们已经适应它们,他的观点是凡不和圣经冲突的都可以保留。慈运理在另一方面,采取了更为极端的观点。他说,所有罗马天主教的习俗都应该终止,只有在新约圣经上可以找到的习俗才可以保留。因此,在 1525年,慈运理在其城市停止使用传统教会礼拜,而创造了一种和传统礼拜没有关系的简单的礼拜。虽然瑞士很多地区都采纳了慈运理的观点,但是其他的地区仍然是罗马天主教。这两者在 1531年爆发了一场战争,慈运理被杀。其他人继续其工作,下节课会告诉大家,后来加尔文怎样到了瑞士,并推动慈运理的很多思想在整个欧洲传播。

4.圣餐。1529年,路德和慈运理进行了一次会议。他们在很多事情上达成一致,但在如何解释圣餐的问题上有分歧。路德会和改革宗教会自从那时起,对于圣餐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天主教于 1215年宣布饼和杯变成了基督的身体和宝血。所有的改革者都认为此观点不能得到圣经的支持。慈运理在其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认为圣餐中的饼和杯只是一个象征,提醒我们基督,但是基督自己并不在其中。因此,圣餐并不能给我们恩典或增强我们信心。那是一种向人显示我们的确是基督教的方式。慈运理非常反对圣餐可以带来任何能力的说法,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喜欢引用约翰福音 6:36: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   慈运理认为“肉体是无益”的部分指的是物质的对象;路的认为是人的努力。结果有关圣餐慈运理说,基督的身体在天堂,所以不可能在饼和杯中。路德说,当基督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时,我们应该简单地相信基督的话语。路德教导说,没有人可以说基督的身体不能既在天堂又在饼中。因为路德很乐意接受圣经,即使其中的内容不符合逻辑。他坚持道,必须接受基督的话语说“这是我的身体”,因此,基督的身体可以存在于任何地方。路德说,因为基督临在于圣餐中,因此圣餐使我们确信基督带来的祝福:赦免和永恒的生命。

5.洗礼。因为慈运理相信神已经决定谁会得救,因此,他认为洗礼和得救没有关系,也将洗礼视为一种象征。慈运理将洗礼比作犹太男孩的割礼。割礼并没有使男孩变成犹太人:他们在受割礼以前就已经是犹太人了。割礼为的是提醒他们和其他人:他们是犹太人,也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因此他们是神的约的一部分。慈运理乐意给基督徒父母的孩子施洗,使他们确信自己已经是神约中的一部分了。洗礼是用来向他们及其他人显示,这些婴孩已经是教会的一部分了。路德,在另一方面,相信婴孩生来的时候在神的约以外。路德认为神提供洗礼,将之作为赐给婴孩生命并将之带到他的约中的一种方式。

6.再洗礼派。一些在瑞士的慈运理的跟随者,对于洗礼,他们既不同意路德的观点,也不赞成慈运理的。他们被称为再洗礼派,意思是“再一次洗礼”。他们得到这一称呼,因为他们坚持道,婴孩洗礼没有价值,所以他们教导说,任何信基督的人都应该再次接受洗礼。他们也不赞同慈运理用城市委员会来改革整个城市的方法,他们认为教会应该是独立于政府的。事实上,他们感到城市已经变成一个政治机构,而这是不应当的。和政府的意愿冲突,在   1525   年,瑞士的一些人成立了他们自己独立的教会,之后并彼此施洗。再洗礼派受到路德会,天主教和改革宗教会迫害很多年。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政府应该是被用来帮助宗教,每种宗教应该只有一种基督教。今天大多数基督徒都接受,在一种宗教中可以存在很多不同派别的状态。但是今天的基督徒还是分为推动婴孩受洗的,和斥责此观点的。因为改革宗教会的一个原则就是“唯独圣经”,双方都用圣经护卫自己的立场:

7.有责任的年龄。再洗礼派指出圣经教导人们因信称义,并说一个人在足够明白信心是什么,并必须达到够大的年龄,才能够相信以及受洗。因为圣经说人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3  再洗礼派说,一个婴孩不能有信心,因此婴孩不应该受洗。路德则教导说,没有人能说神不能把信心赐给婴孩。

8.宣告信仰。圣经告诉人们要坦白信心:“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 4  。再洗礼派强调,一个人必须达到能说话的零碎,才能” 口里承认。“  婴儿不能说话,结果不可以受洗。反对再洗礼派的人提出耶稣的大使命:”给万民施洗。“   5  在这里,“万民”包括所有年龄的人。也说耶稣欢迎小孩子,而按照圣经,将小孩子带到耶稣面前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洗礼。

9.唯独相信的人。再洗礼派强调,当地教会应该只允许真信徒参加。他们说,等待人们宣告了自己的信心后,再让他们进入教会,这是阻止人们成为“名义基督徒,而非真信徒”的一种好办法。路德说,不可能担保谁是真信徒,而谁不是。路德不是将教会定义为一个名义上的基督徒聚集的地方,而是一群听到神话语,并接受洗礼和圣餐的人的团体。但是按照耶稣“稗子撒在麦子里“的比喻,6  真信徒和非信徒在他们的有生之年看不出来,但在审判那日却要显露出来。如果你拔出杂草,你可能也要同时伤害到麦子。

10.人类的境况。路德和奥古斯丁在为婴孩受洗方面持同样的观点,他们都认为,婴儿出生未得救的状况,人们有必要为其洗礼,将救恩带给他们。圣经说,“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 7  。耶稣呼召我们给我们生命之前,我们是死在我们的过犯罪恶中。圣经也说,“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8  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是亚当的后代,我们都得死,但是那些与基督联系的都要复活。再洗礼派反对说,罪不是从亚当继承的,而是我们选择犯罪,正因此,我们成为了罪人。

11.论列。此争论一直持续了过去的 500 年。每一方都指出了对方观点中的矛盾:(1) 那些反对婴儿受洗的人指出,对方已经已经创造出来了一个在圣经中不曾出现的新的仪式:“奉献”。再洗礼派持反对态度,因为他们说婴孩受洗新造了一个仪式,坚振礼,而这些都不在圣经中。(2) 那些反对婴孩受洗的人指出对方教导说,在一个人达到一定年龄就开始为其行为负责。圣经并没有关于此年龄的教导。(3) 再洗礼派说,圣经并没有要求为婴孩施洗。路德会反对说,圣经并没有禁止给婴孩施洗。(4) 路德会教导说洗礼带来救恩。洗礼是一个途径,通过洗礼,神的恩典临到到接受者的生命中。再洗礼派教导说,洗礼是一个已经得救的人所做的顺服行为,并不带来任何恩典或者能力。(5) 再洗礼派认为将受洗者完全浸没在水里很重要。路德会教导说,水的量不影响洗礼的属灵实质。

12.日常生活。无论一个人什么时候接受洗礼,继续以一个受洗者的方式生活很重要。路德教导说,一个人可以拒绝基督并且失去救恩。路德鼓励过一个受洗者应该过的生活,就是不断悔改和信靠基督的生活。很多跟随再洗礼派的人接受一个基督徒不会弃绝基督并失去救恩的观点。但是,所有人都可以从圣经给我们的有关洗礼的应许中得到安慰:耶稣说所有信而受洗的人都会得救 9  。保罗也写,“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 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 10  你放心,因此可以知道,因着两件事你和基督连结:信心和洗礼。

13.影响。再洗礼派的教导继续发生作用。与政府分开的观点,被现在大多数教会所接受。门诺会和贵格利会继续着和平主义的思想。与再洗礼派取得联系的英国人建立了浸信会。于 19世纪开始的很多新的宗派不接受婴孩洗礼。会在 38课介绍他们。除了婴儿受洗,大多数这些教会都跟随慈运理的其他观点。而加尔文继承了慈运理的很多观点。

到下一课                    到教会历史目录

注解

1 以弗所书 1:5,11

2提摩太前书 2:4。

3以弗所书 2:8-9

4罗马书 10:10

5马太福音 28:19。

6马太福音 13:24-29。

7以弗所书 2:1

8  哥林多前书 15:22。

9马可福音 16:16

10加拉太书 3:26-27

繁體字在下面

第三十五課——慈運理

希望你們有信心地用聖經,將之作為真理和行動的源泉,然而對那些和你一樣愛慕聖經,卻從聖經中得出不同結論的人,你們要有耐心。

1.慈運理。一些離開羅馬天主教會的人,與路德有不同的觀點。一個重要人物,他的觀點直到現在都在延續,他的名字是慈運理。最初,他是瑞士一個天主教神父。他對新出版的新版希臘文新約聖經非常感興趣,以至於他記住了整個新約。通過這樣做,他清楚地看到了,天主教會很多的教導在聖經中都找不到,例如向聖徒的禱告,及贖罪券的概念。 1519 年,慈運理讀了馬丁路德的著作,並說服其城市禁止任何不以聖經為基礎的教導。例如,他確認只有聖經是權威的源頭,教皇或大公會議也會作出錯誤的決定。受到文藝復興的強烈影響,他認為沒有任何教條是應該和理性相違背的(路德教導有些教教條,縱使它們看起來和理性相衝突)。

2.基本原則。慈運理接受“神的主權”(神的權威和標準)作為其“第一原則”。 (“第一原則”意味著基本教導,其他的教導都需與其有關。)對慈運理來說,這意味著神掌管一切,甚至神會決定誰會得救,而誰不能得救。這個神學觀點被稱為“預定論”。聖經說神“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我們也在他裡面得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 1 此經節沒有說神決定不救一些人,但是慈運理運用理性,教導說如果神預先定下誰得救,也“一定已經”預定一些人失喪。 (路德的“第一原則”是“因信稱義”,所以路德只有使基督徒確信的時候,才提到預定論。)路德不想讓基督徒為自己是否已經得救而憂慮。即使慈運理的結論是合理的,但是路德也不接受此觀點,因為他不能在聖經中找到任何經文說,神想要一些人失喪。事實上,保羅說神“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 2

3.習俗。路德決定保留盡量多的習俗,因為人們已經適應它們,他的觀點是凡不和聖經衝突的都可以保留。慈運理在另一方面,採取了更為極端的觀點。他說,所有羅馬天主教的習俗都應該終​​止,只有在新約聖經上可以找到的習俗才可以保留。因此,在1525年,慈運理在其城市停止使用傳統教會禮拜,而創造了一種和傳統禮拜沒有關係的簡單的禮拜。雖然瑞士很多地區都採納了慈運理的觀點,但是其他的地區仍然是羅馬天主教。這兩者在1531年爆發了一場戰爭,慈運理被殺。其他人繼續其工作,下節課會告訴大家,後來加爾文怎樣到了瑞士,並推動慈運理的很多思想在整個歐洲傳播。

4.聖餐。 1529年,路德和慈運理進行了一次會議。他們在很多事情上達成一致,但在如何解釋聖餐的問題上有分歧。路德會和改革宗教會自從那時起,對於聖餐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天主教於1215年宣布餅和杯變成了基督的身體和寶血。所有的改革者都認為此觀點不能得到聖經的支持。慈運理在其邏輯思維的基礎上,認為聖餐中的餅和杯只是一個像徵,提醒我們基督,但是基督自己並不在其中。因此,聖餐並不能給我們恩典或增強我們信心。那是一種向人顯示我們的確是基督教的方式。慈運理非常反對聖餐可以帶來任何能力的說法,為了證明他的觀點,他喜歡引用約翰福音6:36: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 慈運理認為“肉體是無益”的部分指的是物質的對象;路的認為是人的努力。結果有關聖餐慈運理說,基督的身體在天堂,所以不可能在餅和杯中。路德說,當基督說“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血”時,我們應該簡單地相信基督的話語。路德教導說,沒有人可以說基督的身體不能既在天堂又在餅中。因為路德很樂意接受聖經,即使其中的內容不符合邏輯。他堅持道,必須接受基督的話語說“這是我的身體”,因此,基督的身體可以存在於任何地方。路德說,因為基督臨在於聖餐中,因此聖餐使我們確信基督帶來的祝福:赦免和永恆的生命。

5.洗禮。因為慈運理相信神已經決定誰會得救,因此,他認為洗禮和得救沒有關係,也將洗禮視為一種象徵。慈運理將洗禮比作猶太男孩的割禮。割禮並沒有使男孩變成猶太人:他們在受割禮以前就已經是猶太人了。割禮為的是提醒他們和其他人:他們是猶太人,也因為他們是猶太人,因此他們是神的約的一部分。慈運理樂意給基督徒父母的孩子施洗,使他們確信自己已經是神約中的一部分了。洗禮是用來向他們及其他人顯示,這些嬰孩已經是教會的一部分了。路德,在另一方面,相信嬰孩生來的時候在神的約以外。路德認為神提供洗禮,將之作為賜給嬰孩生命並將之帶到他的約中的一種方式。

6.再洗禮派。一些在瑞士的慈運理的跟隨者,對於洗禮,他們既不同意路德的觀點,也不贊成慈運理的。他們被稱為再洗禮派,意思是“再一次洗禮”。他們得到這一稱呼,因為他們堅持道,嬰孩洗禮沒有價值,所以他們教導說,任何信基督的人都應該再次接受洗禮。他們也不贊同慈運理用城市委員會來改革整個城市的方法,他們認為教會應該是獨立於政府的。事實上,他們感到城市已經變成一個政治機構,而這是不應當的。和政府的意願衝突,在1525 年,瑞士的一些人成立了他們自己獨立的教會,之後並彼此施洗。再洗禮派受到路德會,天主教和改革宗教會迫害很多年。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認為政府應該是被用來幫助宗教,每種宗教應該只有一種基督教。今天大多數基督徒都接受,在一種宗教中可以存在很多不同派別的狀態。但是今天的基督徒還是分為推動嬰孩受洗的,和斥責此觀點的。因為改革宗教會的一個原則就是“唯獨聖經”,雙方都用聖經護衛自己的立場:

7.有責任的年齡。再洗禮派指出聖經教導人們因信稱義,並說一個人在足夠明白信心是什麼,並必須達到夠大的年齡,才能夠相信以及受洗。因為聖經說人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3 再洗禮派說,一個嬰孩不能有信心,因此嬰孩不應該受洗。路德則教導說,沒有人能說神不能把信心賜給嬰孩。

8.宣告信仰。聖經告訴人們要坦白信心:“因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4 。再洗禮派強調,一個人必須達到能說話的零碎,才能” 口裡承認。“ 嬰兒不能說話,結果不可以受洗。反對再洗禮派的人提出耶穌的大使命:”給萬民施洗。“ 5 在這裡,“萬民”包括所有年齡的人。也說耶穌歡迎小孩子,而按照聖經,將小孩子帶到耶穌面前去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洗禮。

9.唯獨相信的人。再洗禮派強調,當地教會應該只允許真信徒參加。他們說,等待人們宣告了自己的信心後,再讓他們進入教會,這是阻止人們成為“名義基督徒,而非真信徒”的一種好辦法。路德說,不可能擔保誰​​是真信徒,而誰不是。路德不是將教會定義為一個名義上的基督徒聚集的地方,而是一群聽到神話語,並接受洗禮和聖餐的人的團體。但是按照耶穌“稗子撒在麥子裡“的比喻,6 真信徒和非信徒在他們的有生之年看不出來,但在審判那日卻要顯露出來。如果你拔出雜草,你可能也要同時傷害到麥子。

10.人類的境況。路德和奧古斯丁在為嬰孩受洗方面持同樣的觀點,他們都認為,嬰兒出生未得救的狀況,人們有必要為其洗禮,將救恩帶給他們。聖經說,“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 7 。耶穌呼召我們給我們生命之前,我們是死在我們的過犯罪惡中。聖經也說,“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 8 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是亞當的後代,我們都得死,但是那些與基督聯繫的都要復活。再洗禮派反對說,罪不是從亞當繼承的,而是我們選擇犯罪,正因此,我們成為了罪人。

11.論列。此爭論一直持續了過去的 500 年。每一方都指出了對方觀點中的矛盾:(1) 那些反對嬰兒受洗的人指出,對方已經已經創造出來了一個在聖經中不曾出現的新的儀式:“奉獻”。再洗禮派持反對態度,因為他們說嬰孩受洗新造了一個儀式,堅振禮,而這些都不在聖經中。 (2) 那些反對嬰孩受洗的人指出對方教導說,在一個人達到一定年齡就開始為其行為負責。聖經並沒有關於此年齡的教導。 (3) 再洗禮派說,聖經並沒有要求為嬰孩施洗。路德會反對說,聖經並沒有禁止給嬰孩施洗。 (4) 路德會教導說洗禮帶來救恩。洗禮是一個途徑,通過洗禮,神的恩典臨到到接受者的生命中。再洗禮派教導說,洗禮是一個已經得救的人所做的順服行為,並不帶來任何恩典或者能力。 (5) 再洗禮派認為將受洗者完全浸沒在水里很重要。路德會教導說,水的量不影響洗禮的屬靈實質。

12.日常生活。無論一個人甚麼時候接受洗禮,繼續以一個受洗者的方式生活很重要。路德教導說,一個人可以拒絕基督並且失去救恩。路德鼓勵過一個受洗者應該過的生活,就是不斷悔改和信靠基督的生活。很多跟隨再洗禮派的人接受一個基督徒不會棄絕基督並失去救恩的觀點。但是,所有人都可以從聖經給我們的有關洗禮的應許中得到安慰:耶穌說所有信而受洗的人都會得救9 。保羅也寫,“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 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 10 你放心,因此可以知道,因著兩件事你和基督連結:信心和洗禮。

13.影響。再洗禮派的教導繼續發生作用。與政府分開的觀點,被現在大多數教會所接受。門諾會和貴格利會繼續著和平主義的思想。與再洗禮派取得聯繫的英國人建立了浸信會。於19世紀開始的很多新的宗派不接受嬰孩洗禮。會在 38課介紹他們。除了嬰兒受洗,大多數這些教會都跟隨慈運理的其他觀點。而加爾文繼承了慈運理的很多觀點。

 到下一課                   回到教會歴史目錄

註解

1 以弗所書 1:5,11

2提摩太前書 2:4。

3以弗所書 2:8-9

4羅馬書 10:10

5馬太福音 28:19。

6馬太福音 13:24-29。

7以弗所書 2:1

8 哥林多前書 15:22。

9馬可福音 16:16

10加拉太書 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