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课——虔信主义和卫斯理 繁體字在下面
希望你们能够借着看怎样一个极端导致另外一个极端的出现,能够学习平衡。
1.现代。“现代”这个词,指的是从路德时期以后到现今这几个世纪。这个时期包括理性时代,和现代科学的兴起。人们拒绝了希腊哲学家作为真理的根基并将其信心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明白“现代”,帮助我们通过比较,明白其前后时代的不同。在现代以前,人们满足于真理可以通过权威找到,无论这些权利是来自古希腊哲学家或者教会。在现代,人们拒绝权威,并将信心建立在理性上。那些自称为“后现代”的人,得出结论说,我们不能知道怎样找到真理:他们认为既不通过权威,也不能通过理性或科学规定真理。后现代观点使用“权力”、“感觉”或“个人偏爱”来解释文学作品和人类活动的意义,但是觉得这些事情是不是有“真理”是我们不能知道的。
2.正教会时期。路德后的一代,在新教宗教改革时期形成的新的宗派,详细地描述了他们的信仰,所以在教会中的这段时期被称为“正教会时期”(正教会意思是“正确性”,所创造出来的文件被成为“信条”)。下面列出主要文件的时期:
年份 团体 文件名 1
1530 路德会 奥格斯堡信条
1580 路德会 协同书
1527 再洗礼派 –浸信会的信条
1677 浸信会 第二伦敦信条
1560 长老会 苏格兰信条
1647 长老会 威斯敏斯特信条
1563 英国国会 39条
1563 改革宗 海德尔堡问答
1619 改革宗 多特会议
原则这些文件中的大多数都用了逻辑和系统的理性,以证明其观点是正确的,及其他团体的观点不对。今天,严格遵守他们教会所定信条的信徒称自己为“信条式”的。
3.宗派。宗派这个概念出现于 1648年结束的战争后 30年。没有一个教会团体可以完全征服另一个。他们现在已经准备好称其他人也为基督徒,并意识到,在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别不会消除。
4.理性时代。教会外,“理想时代”也被称为“启蒙时期”,开始于 17世纪。启蒙哲学家相信,人类理性,而不是权威,可以发现真理。这些哲学家中有些信神,但是感到理性,而非圣经,提供了解释神的方法。换言之,他们相信启示并不增加任何不能通过理性而发现的事。因此,在他们看来,基督的工作和神超自然的影响对于宗教并不必要。例如1695年,一位英国哲学家,写了一本叫 “《基督教的理性》”的书。 2 注意此观点与 12世纪经院哲学家的观点如何不同。经院哲学家用理性解释启示,一些启蒙哲学家翻到理性让启示变得没有必要。在那时的英国,以些称为“自然神论者”出现了。那些人以为虽然神创造宇宙,但是后来不干涉进去宇宙的事情,让“自然律法管”理宇宙。一个自然神论信仰者不接受人们需要一个救主的事实,因此他们不接受圣经关于耶稣是神的教导。今天,没有任何团体称自己为“自然神论信仰者”,因为当人们开始发现理性的有限时,这个团体开始消失。然而,还是有人说他们信神,但是他们相信耶稣是神,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问题:你是否知道有人试着用他们的理性而非通过圣经解释神的?
5.唯理论。启蒙的观点影响了教会。讲道逐渐重于表明关于神的真理可以通过人的理性而被发现,更少强调真理在于圣经中。对于理性的强调导致了在 18世纪时的回应。在艺术方面,远离理性而向情感方面发展的运动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一直持续到 19世纪。在德国路德会,一些人感到对理性的强调导致“已死的正教会”(意即,话语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并没有用一种能够影响每日生活的方式被传讲)。相反地,这些基督徒强调宗教感觉,及在“虔信主义”运动中个人的委身。理解虔信主义非常重要,因为它对其他运动都有重大影响。
6.虔信主义。大约 1675年,一位叫施本尔的德国路德会友出版了一本倡导更多的内心感觉的委身,及属灵征兆的书,虔信主义开始壮大。他邀请人们到他的家中讨论他那天的讲章。虔信主义发展成一个运动,强调小组聚会及个人的祷告。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觉的委身,及属灵征兆的书,虔信主义开始壮大。他邀请人们到他的家中讨论他那天的讲章。虔信主义发展成一个运动,强调小组聚会及个人的祷告。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甚至教导说,一个人只有可以指明在某个时间,他自觉地地信基督,并在生命中有规律的敬拜活动,否则,他不能算是真正的基督徒。这自然和认为在洗礼中成为基督徒,通过圣灵过基督徒生活,这个人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信仰经历的观点相冲突。这也是两个今天一直在冲突的观点。那些强调信仰经历瞧不起那些强调教会仪式的人称他们立场为“圣礼主义”。 3 那些持有更客观观点,即神使一个人成为基督徒,而不需要任何经历的人,瞧不起另外一方,称他们为“主观的”及“审判的”。问题:你是否认识说感觉到神的同在才说明你是一个真基督徒的人?问题:你是否认识说你必须能够解释你的个人信主经历,才能证明自己是真基督徒的人?
7.影响。虔信主义者做了很多事情帮助社会,例如建立学校和孤儿院。虔信主义影响了孩子们在婴孩时接受洗礼,但是在成年时被接纳进入教会的仪式,此仪式被称为“坚振礼”。坚振礼有很长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强调。这里是这个背景,为虔信主义者的贡献而继续:
8.坚振礼。这里是坚振礼的背景。坚振礼在实施婴孩洗礼的教会中可以找到。原来是领受生灵的仪式。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4 当洗礼仪式变得更正式时,“圣灵”部分通过一个特别的祷告和按手来达到。到 247 年,水洗和按手以得圣灵被视为两件分开的事情,而且是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实施的。很快,洗礼由当地神父执行,但是按手以得圣灵只可以有主教做,而且通常是在孩子长大的时候。因为一些神父未受良好的教育,这被视为确保凡事都完全合理的一种方式。从 441年,“坚振礼”这个词被用作这个在婴孩受洗后一段时间举行的仪式。在今天的天主教会,孩子们在 7 岁左右就可以领圣餐,然后在他们高中时接受坚振礼。(东正教会并没有将两部分分开。洗礼和接受圣灵的仪式同时在婴孩受洗时做,然后婴孩可以直接领圣餐)在罗马天主教会,这事逐渐被视为是一个圣礼。
9.改革者。所有的改革者都同意圣礼应该是一个基督设立的仪式,因此坚振礼不应该被称为圣礼,因为在圣经中并没有记载,而且也非基督所命令的。大多数随从加尔文的教会都不用这个仪式。英国教会和路德会用。他们常常将这个仪式用在孩子们上高中的时候,通过经历这个仪式,孩子被允许参加圣餐。这些教会在仪式前提供一些教导,通常是两年,一些人视坚振礼为忠诚于教会的一项承诺。一些人将之视为一个机会,就是孩子们会自己声明自己个人所信的信仰,就是在他们还是婴孩的时候受洗时,将自己献于的那个信仰。
10.个人接纳。神父增加了一个观点,即在教会里面长大的孩子们,应该在他们十几岁的时候,公开确认自己已经做了“个人接受耶稣基督”的决定。今天的一些教会依然继续这个习俗;一些拒绝接受,因为这是一个虔诚派教徒的观点,因为此观点并不符合他们认为小孩子在受洗的时候已经接受基督的信仰。
11.虔诚派宣教士。1706年,根据第15章第 6节,两个德国虔诚派教徒到达印度。约翰胡司还活着的时候,他的跟随者从他们的家乡(摩拉维亚,现在我们称之为捷克共和国)来到德国的时候,他们哈特虔诚派路德会取得了联系。他们在德国成立了一个团体,并差派很多宣教士。从 1732年开始,他们派人去南美洲,甚至格陵兰。
12.今天的虔敬派。今天在德国还有一些人称自己为虔敬派。在一些地区,他们认为当地教会没有生命,他们组成小团体,并建立圣经学校,也派宣教士。但是除此之外,即使今天没有一个成为虔敬派的运动,但是虔信主义的观点一直持续在其他它所影响的运动中,描述如下:
13.卫斯理。18世纪虔信运动消失前,此运动影响了卫斯理(5),他的跟随者将之便传到了讲英语的国家。卫斯理是英国教会的一个成员。作为一个大学生,他开始过一个圣洁的生活,因此他和他的朋友们组成了团体,并彼此扶持。在 1738年,当卫斯理在拜访一个集中于伦敦的虔信派团体的时候,他得到了救恩的确信。他们在读路德关于因信称义的著作。请读加拉太书 2:15-16。根据这节经文,义不能够通过律法获得。而是通过信基督得到的,而信心本身就是一个礼物。卫斯理被此内容深深感动,并找到了信心的确据。他清楚地看到他过圣洁生活的热心并没有给他属神的确信,但是他通过在基督里的信心找到了这个确信。他写到,“我的心奇怪地热了起来。”
14.卫理公会信徒。卫斯理毕生在英国贫穷地区讲道。因为贫穷的矿工和其他体力工作者不习惯于去教会,所以他在户外给他们讲道。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且有破坏性的习惯,如酗酒,忽视他们的家人。当他们信主后,他将他们分成小组一起祷告,一起学习,并彼此提醒过圣洁的生活。他指派人定期探望每个小组。他的跟随者被成为“卫理公会信徒”,因为他们所用的这些系统方法。他的弟兄查尔斯卫斯理写了上千首诗歌,很多到现在还在世界各地传唱。英国的道德水平变高了。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基督徒的增加,为英国防止英国人民,因为法国人约在 1789年将其政府从国王改变到议会时,所遭受的混乱和灾难做出了贡献。在基督教中强调心灵感觉的人被称为“福音派”,而且今天很多保守的基督徒还受到这个影响。英国教会没有同意卫斯理的办法。主教不喜欢卫斯理在其控制范围外布道。卫斯理没有离开教会,但是,他在美国的跟随者的确建立的一个独立的教会,成为卫理公会,在卫斯理去世后,他在英国的跟随者也这样做了。卫理公会的结构是,有监管人,我们为各个教会派传道人,通常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在美国,这些监管人被称为主教,虽然他们没有声称要有天主教的主教所拥有的使徒的传统。问题:你是否认识一些人喜欢自爱小组里祷告或者读圣经?问题:你是否认识一些人他们喜欢向那些遭人忽视的人解释耶稣?
15.影响。卫斯理对恩典的观点在 29章中有解释。约翰卫斯理和公理会教导说,神给所有人恩典预备他们选择,并且恩典对任何人都是足够能信靠基督以得到救恩。因此,卫斯理同意恩典是必要的,但是也强调基于此恩典,人选择信心及善行的能力。你有自由做决定接受基督的观点来自于卫斯理的影响。(一个更加尔文主义的解释是“你没有自由选择:神预定你接受。”一个更路德的观点是“你没有自由接受:当你听到福音的时候,圣灵在你里面行了这个神迹。”)
16.圣礼。卫理公会行婴孩施洗。在总结其信条的文件——“25 条”——中,他们称之为“重生的标记”(25 条和英国教会的 39 条是一样的,只是没有关于主教的条款。)卫斯理关于圣餐的信条介于路德和加尔文之间。他不想说“这是我的身体”,但是他也认为圣餐不仅仅是一个象征。25 条称之为“神通过它在我们里面做工的标记,给我们带来生命,并增强我们的信心。”卫斯理的方法显示了虔信派的影响。他强调一个对基督惊醒的委身,并在圣洁生活中的成长。从他在英国教会的的加尔文背景,他接受了阿米尼关于自由意志。他教导说,神可以带领任何人信基督。卫斯理从路德和加尔文借鉴思想。在他的神学里,卫斯理尝试着包括并平衡四样事情:圣经,传统,经验和理性。
17.复兴。这个思想在两次“大复兴”(一次在美国革命以前,一次在美国革命后)期间,传遍了美国,并今天在被成为“福音派”的保守的基督徒运动中还在继续。因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接受福音派的观点,自然神论消失了。路德会已经尝试在“正教会时代”的完全学说与虔敬派用心感觉信心中找到平衡,试着避免虔信派极端视外在行为标准为真信心的证据。
18.芬尼。有阿米尼神学的一个传道人例子就是查尔斯芬尼。1824 年,芬尼开始到各处旅行以带领复兴会议。当传统的加尔文主义者认为,他们应该等待,直到神决定带来复兴 。1835 年,芬尼写到,复兴可以通过他们称为 “ 新方法 ” 的技巧来促进。这是说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以至于他们会做一个“罪人的祷告”,求神赦免他们的罪并邀请基督作他们的救主。这些方法包括举行很长时间的会议,有时几天,并呼召人到前面祷告或者等待一个经历。芬尼使为基督“做决定”这个说法流行起来。因此,芬尼是现今很多思想的起源。布道家葛培理,常常鼓励人们为基督做决定,他写道,“当一个人有信心的时候,他们知道因为圣灵在他的生命中做工。”有些人不喜欢使用芬尼所给我们的“做决定”这句话。芬尼的思想与其他一些很小心用“决志”这个词的人相冲突的另一方面。他们想要弄清楚,在新基督徒做决定的时候,他们不被怀疑自己是否真诚而困扰。因为是圣灵会通过福音的信息,引领人成为基督徒,所以他们就接受个人对信心的宣告,并要求信徒接受洗礼,将之作为一个人成为信徒的象征。
注脚
1 教派承认信仰的文章:
Year 年纪 | Group 教派 | Name of document 文章 |
1530 | Lutherans | Augsburg Confession |
1580 | Lutherans | Book of Concord |
1527 | Anabaptists | Schleitheim confession |
1677 | Baptists | Second London Confession |
1560 | Presbyterians | Scots Confession |
1647 | Presbyterians | Westminster Confession |
1563 | Church of England | Thirty-Nine Articles |
1563 | Reformed | Heidelberg Catechism |
1619 | Reformed | Canons of Council of Dort |
2 the reasonableness of Christianity, by John Locke 洛克
3 sacramentalism
4 使徒行传2:38。
繁體字在下面
第三十七課——虔信主義和衛斯理
希望你們能夠藉著看怎樣一個極端導致另外一個極端的出現,能夠學習平衡。
1.現代。 “現代”這個詞,指的是從路德時期以後到現今這幾個世紀。這個時期包括理性時代,和現代科學的興起。人們拒絕了希臘哲學家作為真理的根基並將其信心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明白“現代”,幫助我們通過比較,明白其前後時代的不同。在現代以前,人們滿足於真理可以通過權威找到,無論這些權利是來自古希臘哲學家或者教會。在現代,人們拒絕權威,並將信心建立在理性上。那些自稱為“後現代”的人,得出結論說,我們不能知道怎樣找到真理:他們認為既不通過權威,也不能通過理性或科學規定真理。後現代觀點使用“權力”、“感覺”或“個人偏愛”來解釋文學作品和人類活動的意義,但是覺得這些事情是不是有“真理”是我們不能知道的。
2.正教會時期。路德後的一代,在新教宗教改革時期形成的新的宗派,詳細地描述了他們的信仰,所以在教會中的這段時期被稱為“正教會時期”(正教會意思是“正確性” ,所創造出來的文件被成為“信條”)。下面列出主要文件的時期:
年份 團體 文件名 1
1530 路德會 奧格斯堡信條
1580 路德會 協同書
1527 再洗禮派 –浸信會的信條
1677 浸信會 第二倫敦信條
1560 長老會 蘇格蘭信條
1647 長老會 威斯敏斯特信條
1563 英國國會 39條
1563 改革宗 海德爾堡問答
1619 改革宗 多特會議
原則這些文件中的大多數都用了邏輯和系統的理性,以證明其觀點是正確的,及其他團體的觀點不對。今天,嚴格遵守他們教會所定信條的信徒稱自己為“信條式”的。
3.宗派。宗派這個概念出現於1648年結束的戰爭後30年。沒有一個教會團體可以完全征服另一個。他們現在已經準備好稱其他人也為基督徒,並意識到,在他們之間存在的差別不會消除。
4.理性時代。教會外,“理想時代”也被稱為“啟蒙時期”,開始於17世紀。啟蒙哲學家相信,人類理性,而不是權威,可以發現真理。這些哲學家中有些信神,但是感到理性,而非聖經,提供了解釋神的方法。換言之,他們相信啟示並不增加任何不能通過理性而發現的事。因此,在他們看來,基督的工作和神超自然的影響對於宗教並不必要。例如1695年,一位英國哲學家,寫了一本叫“《基督教的理性》”的書。 2 注意此觀點與12世紀經院哲學家的觀點如何不同。經院哲學家用理性解釋啟示,一些啟蒙哲學家翻到理性讓啟示變得沒有必要。在那時的英國,以些稱為“自然神論者”出現了。那些人以為雖然神創造宇宙,但是後來不干涉進去宇宙的事情,讓“自然律法管”理宇宙。一個自然神論信仰者不接受人們需要一個救主的事實,因此他們不接受聖經關於耶穌是神的教導。今天,沒有任何團體稱自己為“自然神論信仰者”,因為當人們開始發現理性的有限時,這個團體開始消失。然而,還是有人說他們信神,但是他們相信耶穌是神,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問題:你是否知道有人試著用他們的理性而非通過聖經解釋神的?
5.唯理論。啟蒙的觀點影響了教會。講道逐漸重於表明關於神的真理可以通過人的理性而被發現,更少強調真理在於聖經中。對於理性的強調導致了在18世紀時的回應。在藝術方面,遠離理性而向情感方面發展的運動被稱為“浪漫主義運動”,一直持續到19世紀。在德國路德會,一些人感到對理性的強調導致“已死的正教會”(意即,話語可能是正確的,但是他們並沒有用一種能夠影響每日生活的方式被傳講)。相反地,這些基督徒強調宗教感覺,及在“虔信主義”運動中個人的委身。理解虔信主義非常重要,因為它對其他運動都有重大影響。
6.虔信主義。大約1675年,一位叫施本爾的德國路德會友出版了一本倡導更多的內心感覺的委身,及屬靈徵兆的書,虔信主義開始壯大。他邀請人們到他的家中討論他那天的講章。虔信主義發展成一個運動,強調小組聚會及個人的禱告。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覺的委身,及屬靈徵兆的書,虔信主義開始壯大。他邀請人們到他的家中討論他那天的講章。虔信主義發展成一個運動,強調小組聚會及個人的禱告。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人甚至教導說,一個人只有可以指明在某個時間,他自覺地地信基督,並在生命中有規律的敬拜活動,否則,他不能算是真正的基督徒。這自然和認為在洗禮中成為基督徒,通過聖靈過基督徒生活,這個人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信仰經歷的觀點相衝突。這也是兩個今天一直在衝突的觀點。那些強調信仰經歷瞧不起那些強調教會儀式的人稱他們立場為“聖禮主義”。 3 那些持有更客觀觀點,即神使一個人成為基督徒,而不需要任何經歷的人,瞧不起另外一方,稱他們為“主觀的”及“審判的”。問題:你是否認識說感覺到神的同在才說明你是一個真基督徒的人?問題:你是否認識說你必須能夠解釋你的個人信主經歷,才能證明自己是真基督徒的人?
7.影響。虔信主義者做了很多事情幫助社會,例如建立學校和孤兒院。虔信主義影響了孩子們在嬰孩時接受洗禮,但是在成年時被接納進入教會的儀式,此儀式被稱為“堅振禮”。堅振禮有很長的歷史,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強調。這裡是這個背景,為虔信主義者的貢獻而繼續:
8.堅振禮。這裡是堅振禮的背景。堅振禮在實施嬰孩洗禮的教會中可以找到。原來是領受生靈的儀式。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4 當洗禮儀式變得更正式時,“聖靈”部分通過一個特別的禱告和按手來達到。到247 年,水洗和按手以得聖靈被視為兩件分開的事情,而且是可以在兩個不同的時間實施的。很快,洗禮由當地神父執行,但是按手以得聖靈只可以有主教做,而且通常是在孩子長大的時候。因為一些神父未受良好的教育,這被視為確保凡事都完全合理的一種方式。從441年,“堅振禮”這個詞被用作這個在嬰孩受洗後一段時間舉行的儀式。在今天的天主教會,孩子們在7 歲左右就可以領聖餐,然後在他們高中時接受堅振禮。 (東正教會並沒有將兩部分分開。洗禮和接受聖靈的儀式同時在嬰孩受洗時做,然後嬰孩可以直接領聖餐)在羅馬天主教會,這事逐漸被視為是一個聖禮。
9.改革者。所有的改革者都同意聖禮應該是一個基督設立的儀式,因此堅振禮不應該被稱為聖禮,因為在聖經中並沒有記載,而且也非基督所命令的。大多數隨從加爾文的教會都不用這個儀式。英國教會和路德會用。他們常常將這個儀式用在孩子們上高中的時候,通過經歷這個儀式,孩子被允許參加聖餐。這些教會在儀式前提供一些教導,通常是兩年,一些人視堅振禮為忠誠於教會的一項承諾。一些人將之視為一個機會,就是孩子們會自己聲明自己個人所信的信仰,就是在他們還是嬰孩的時候受洗時,將自己獻於的那個信仰。
10.個人接納。神父增加了一個觀點,即在教會裡面長大的孩子們,應該在他們十幾歲的時候,公開確認自己已經做了“個人接受耶穌基督”的決定。今天的一些教會依然繼續這個習俗;一些拒絕接受,因為這是一個虔誠派教徒的觀點,因為此觀點並不符合他們認為小孩子在受洗的時候已經接受基督的信仰。
11.虔誠派宣教士。 1706年,根據第15章第6節,兩個德國虔誠派教徒到達印度。約翰胡司還活著的時候,他的跟隨者從他們的家鄉(摩拉維亞,現在我們稱之為捷克共和國)來到德國的時候,他們哈特虔誠派路德會取得了聯繫。他們在德國成立了一個團體,並差派很多宣教士。從1732年開始,他們派人去南美洲,甚至格陵蘭。
12.今天的虔敬派。今天在德國還有一些人稱自己為虔敬派。在一些地區,他們認為當地教會沒有生命,他們組成小團體,並建立聖經學校,也派宣教士。但是除此之外,即使今天沒有一個成為虔敬派的運動,但是虔信主義的觀點一直持續在其他它所影響的運動中,描述如下:
13.衛斯理。 18世紀虔信運動消失前,此運動影響了衛斯理(5),他的跟隨者將之便傳到了講英語的國家。衛斯理是英國教會的一個成員。作為一個大學生,他開始過一個聖潔的生活,因此他和他的朋友們組成了團體,並彼此扶持。在1738年,當衛斯理在拜訪一個集中於倫敦的虔信派團體的時候,他得到了救恩的確信。他們在讀路德關於因信稱義的著作。請讀加拉太書 2:15-16。根據這節經文,義不能夠通過律法獲得。而是通過信基督得到的,而信心本身就是一個禮物。衛斯理被此內容深深感動,並找到了信心的確據。他清楚地看到他過聖潔生活的熱心並沒有給他屬神的確信,但是他通過在基督裡的信心找到了這個確信。他寫到,“我的心奇怪地熱了起來。”
14.衛理公會信徒。衛斯理畢生在英國貧窮地區講道。因為貧窮的礦工和其他體力工作者不習慣於去教會,所以他在戶外給他們講道。他們的文化水平較低,且有破壞性的習慣,如酗酒,忽視他們的家人。當他們信主後,他將他們分成小組一起禱告,一起學習,並彼此提醒過聖潔的生活。他指派人定期探望每個小組。他的跟隨者被成為“衛理公會信徒”,因為他們所用的這些系統方法。他的弟兄查爾斯衛斯理寫了上千首詩歌,很多到現在還在世界各地傳唱。英國的道德水平變高了。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基督徒的增加,為英國防止英國人民,因為法國人約在1789年將其政府從國王改變到議會時,所遭受的混亂和災難做出了貢獻。在基督教中強調心靈感覺的人被稱為“福音派”,而且今天很多保守的基督徒還受到這個影響。英國教會沒有同意衛斯理的辦法。主教不喜歡衛斯理在其控制範圍外佈道。衛斯理沒有離開教會,但是,他在美國的跟隨者的確建立的一個獨立的教會,成為衛理公會,在衛斯理去世後,他在英國的跟隨者也這樣做了。衛理公會的結構是,有監管人,我們為各個教會派傳道人,通常以三年為一個週期。在美國,這些監管人被稱為主教,雖然他們沒有聲稱要有天主教的主教所擁有的使徒的傳統。問題:你是否認識一些人喜歡自愛小組裡禱告或者讀聖經?問題:你是否認識一些人他們喜歡向那些遭人忽視的人解釋耶穌?
15.影響。衛斯理對恩典的觀點在29章中有解釋。約翰衛斯理和公理會教導說,神給所有人恩典預備他們選擇,並且恩典對任何人都是足夠能信靠基督以得到救恩。因此,衛斯理同意恩典是必要的,但是也強調基於此恩典,人選擇信心及善行的能力。你有自由做決定接受基督的觀點來自於衛斯理的影響。 (一個更加爾文主義的解釋是“你沒有自由選擇:神預定你接受。”一個更路德的觀點是“你沒有自由接受:當你聽到福音的時候,聖靈在你裡面行了這個神跡。”)
16.聖禮。衛理公會行嬰孩施洗。在總結其信條的文件——“25 條”——中,他們稱之為“重生的標記”(25 條和英國教會的39 條是一樣的,只是沒有關於主教的條款。)衛斯理關於聖餐的信條介於路德和加爾文之間。他不想說“這是我的身體”,但是他也認為聖餐不僅僅是一個像徵。 25 條稱之為“神通過它在我們裡面做工的標記,給我們帶來生命,並增強我們的信心。”衛斯理的方法顯示了虔信派的影響。他強調一個對基督驚醒的委身,並在聖潔生活中的成長。從他在英國教會的的加爾文背景,他接受了阿米尼關於自由意志。他教導說,神可以帶領任何人信基督。衛斯理從路德和加爾文借鑒思想。在他的神學裡,衛斯理嘗試著包括並平衡四樣事情:聖經,傳統,經驗和理性。
17.復興。這個思想在兩次“大復興”(一次在美國革命以前,一次在美國革命後)期間,傳遍了美國,並今天在被成為“福音派”的保守的基督徒運動中還在繼續。因為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接受福音派的觀點,自然神論消失了。路德會已經嘗試在“正教會時代”的完全學說與虔敬派用心感覺信心中找到平衡,試著避免虔信派極端視外在行為標準為真信心的證據。
18.芬尼。有阿米尼神學的一個傳道人例子就是查爾斯芬尼。 1824 年,芬尼開始到各處旅行以帶領復興會議。當傳統的加爾文主義者認為,他們應該等待,直到神決定帶來復興。 1835 年,芬尼寫到,復興可以通過他們稱為“ 新方法” 的技巧來促進。這是說影響一個人的情感,以至於他們會做一個“罪人的禱告”,求神赦免他們的罪並邀請基督作他們的救主。這些方法包括舉行很長時間的會議,有時幾天,並呼召人到前面禱告或者等待一個經歷。芬尼使為基督“做決定”這個說法流行起來。因此,芬尼是現今很多思想的起源。佈道家葛培理,常常鼓勵人們為基督做決定,他寫道,“當一個人有信心的時候,他們知道因為聖靈在他的生命中做工。”有些人不喜歡使用芬尼所給我們的“做決定”這句話。芬尼的思想與其他一些很小心用“決志”這個詞的人相衝突的另一方面。他們想要弄清楚,在新基督徒做決定的時候,他們不被懷疑自己是否真誠而困擾。因為是聖靈會通過福音的信息,引領人成為基督徒,所以他們就接受個人對信心的宣告,並要求信徒接受洗禮,將之作為一個人成為信徒的象徵。
第三十七課——虔信主義和衛斯理
希望你們能夠藉著看怎樣一個極端導致另外一個極端的出現,能夠學習平衡。
1.現代。 “現代”這個詞,指的是從路德時期以後到現今這幾個世紀。這個時期包括理性時代,和現代科學的興起。人們拒絕了希臘哲學家作為真理的根基並將其信心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明白“現代”,幫助我們通過比較,明白其前後時代的不同。在現代以前,人們滿足於真理可以通過權威找到,無論這些權利是來自古希臘哲學家或者教會。在現代,人們拒絕權威,並將信心建立在理性上。那些自稱為“後現代”的人,得出結論說,我們不能知道怎樣找到真理:他們認為既不通過權威,也不能通過理性或科學規定真理。後現代觀點使用“權力”、“感覺”或“個人偏愛”來解釋文學作品和人類活動的意義,但是覺得這些事情是不是有“真理”是我們不能知道的。
2.正教會時期。路德後的一代,在新教宗教改革時期形成的新的宗派,詳細地描述了他們的信仰,所以在教會中的這段時期被稱為“正教會時期”(正教會意思是“正確性” ,所創造出來的文件被成為“信條”)。下面列出主要文件的時期:
年份 團體 文件名 1
1530 路德會 奧格斯堡信條
1580 路德會 協同書
1527 再洗禮派 –浸信會的信條
1677 浸信會 第二倫敦信條
1560 長老會 蘇格蘭信條
1647 長老會 威斯敏斯特信條
1563 英國國會 39條
1563 改革宗 海德爾堡問答
1619 改革宗 多特會議
原則這些文件中的大多數都用了邏輯和系統的理性,以證明其觀點是正確的,及其他團體的觀點不對。今天,嚴格遵守他們教會所定信條的信徒稱自己為“信條式”的。
3.宗派。宗派這個概念出現於1648年結束的戰爭後30年。沒有一個教會團體可以完全征服另一個。他們現在已經準備好稱其他人也為基督徒,並意識到,在他們之間存在的差別不會消除。
4.理性時代。教會外,“理想時代”也被稱為“啟蒙時期”,開始於17世紀。啟蒙哲學家相信,人類理性,而不是權威,可以發現真理。這些哲學家中有些信神,但是感到理性,而非聖經,提供了解釋神的方法。換言之,他們相信啟示並不增加任何不能通過理性而發現的事。因此,在他們看來,基督的工作和神超自然的影響對於宗教並不必要。例如1695年,一位英國哲學家,寫了一本叫“《基督教的理性》”的書。 2 注意此觀點與12世紀經院哲學家的觀點如何不同。經院哲學家用理性解釋啟示,一些啟蒙哲學家翻到理性讓啟示變得沒有必要。在那時的英國,以些稱為“自然神論者”出現了。那些人以為雖然神創造宇宙,但是後來不干涉進去宇宙的事情,讓“自然律法管”理宇宙。一個自然神論信仰者不接受人們需要一個救主的事實,因此他們不接受聖經關於耶穌是神的教導。今天,沒有任何團體稱自己為“自然神論信仰者”,因為當人們開始發現理性的有限時,這個團體開始消失。然而,還是有人說他們信神,但是他們相信耶穌是神,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問題:你是否知道有人試著用他們的理性而非通過聖經解釋神的?
5.唯理論。啟蒙的觀點影響了教會。講道逐漸重於表明關於神的真理可以通過人的理性而被發現,更少強調真理在於聖經中。對於理性的強調導致了在18世紀時的回應。在藝術方面,遠離理性而向情感方面發展的運動被稱為“浪漫主義運動”,一直持續到19世紀。在德國路德會,一些人感到對理性的強調導致“已死的正教會”(意即,話語可能是正確的,但是他們並沒有用一種能夠影響每日生活的方式被傳講)。相反地,這些基督徒強調宗教感覺,及在“虔信主義”運動中個人的委身。理解虔信主義非常重要,因為它對其他運動都有重大影響。
6.虔信主義。大約1675年,一位叫施本爾的德國路德會友出版了一本倡導更多的內心感覺的委身,及屬靈徵兆的書,虔信主義開始壯大。他邀請人們到他的家中討論他那天的講章。虔信主義發展成一個運動,強調小組聚會及個人的禱告。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覺的委身,及屬靈徵兆的書,虔信主義開始壯大。他邀請人們到他的家中討論他那天的講章。虔信主義發展成一個運動,強調小組聚會及個人的禱告。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人甚至教導說,一個人只有可以指明在某個時間,他自覺地地信基督,並在生命中有規律的敬拜活動,否則,他不能算是真正的基督徒。這自然和認為在洗禮中成為基督徒,通過聖靈過基督徒生活,這個人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信仰經歷的觀點相衝突。這也是兩個今天一直在衝突的觀點。那些強調信仰經歷瞧不起那些強調教會儀式的人稱他們立場為“聖禮主義”。 3 那些持有更客觀觀點,即神使一個人成為基督徒,而不需要任何經歷的人,瞧不起另外一方,稱他們為“主觀的”及“審判的”。問題:你是否認識說感覺到神的同在才說明你是一個真基督徒的人?問題:你是否認識說你必須能夠解釋你的個人信主經歷,才能證明自己是真基督徒的人?
7.影響。虔信主義者做了很多事情幫助社會,例如建立學校和孤兒院。虔信主義影響了孩子們在嬰孩時接受洗禮,但是在成年時被接納進入教會的儀式,此儀式被稱為“堅振禮”。堅振禮有很長的歷史,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強調。這裡是這個背景,為虔信主義者的貢獻而繼續:
8.堅振禮。這裡是堅振禮的背景。堅振禮在實施嬰孩洗禮的教會中可以找到。原來是領受生靈的儀式。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4 當洗禮儀式變得更正式時,“聖靈”部分通過一個特別的禱告和按手來達到。到247 年,水洗和按手以得聖靈被視為兩件分開的事情,而且是可以在兩個不同的時間實施的。很快,洗禮由當地神父執行,但是按手以得聖靈只可以有主教做,而且通常是在孩子長大的時候。因為一些神父未受良好的教育,這被視為確保凡事都完全合理的一種方式。從441年,“堅振禮”這個詞被用作這個在嬰孩受洗後一段時間舉行的儀式。在今天的天主教會,孩子們在7 歲左右就可以領聖餐,然後在他們高中時接受堅振禮。 (東正教會並沒有將兩部分分開。洗禮和接受聖靈的儀式同時在嬰孩受洗時做,然後嬰孩可以直接領聖餐)在羅馬天主教會,這事逐漸被視為是一個聖禮。
9.改革者。所有的改革者都同意聖禮應該是一個基督設立的儀式,因此堅振禮不應該被稱為聖禮,因為在聖經中並沒有記載,而且也非基督所命令的。大多數隨從加爾文的教會都不用這個儀式。英國教會和路德會用。他們常常將這個儀式用在孩子們上高中的時候,通過經歷這個儀式,孩子被允許參加聖餐。這些教會在儀式前提供一些教導,通常是兩年,一些人視堅振禮為忠誠於教會的一項承諾。一些人將之視為一個機會,就是孩子們會自己聲明自己個人所信的信仰,就是在他們還是嬰孩的時候受洗時,將自己獻於的那個信仰。
10.個人接納。神父增加了一個觀點,即在教會裡面長大的孩子們,應該在他們十幾歲的時候,公開確認自己已經做了“個人接受耶穌基督”的決定。今天的一些教會依然繼續這個習俗;一些拒絕接受,因為這是一個虔誠派教徒的觀點,因為此觀點並不符合他們認為小孩子在受洗的時候已經接受基督的信仰。
11.神父也在那些隨從宗教改革教導而第一批到海外宣教的宣教士行列中。 1706年,根據第15章第6節,兩個德國虔誠派教徒到達印度。約翰胡司還活著的時候,他的跟隨者從他們的家鄉(摩拉維亞,現在我們稱之為捷克共和國)來到德國的時候,他們哈特虔誠派路德會取得了聯繫。他們在德國成立了一個團體,並差派很多宣教士。從1732年開始,他們派人去南美洲,甚至格陵蘭。
12.今天的虔敬派。今天在德國還有一些人稱自己為虔敬派。在一些地區,他們認為當地教會沒有生命,他們組成小團體,並建立聖經學校,也派宣教士。但是除此之外,即使今天沒有一個成為虔敬派的運動,但是虔信主義的觀點一直持續在其他它所影響的運動中,描述如下:
13.衛斯理。 18世紀虔信運動消失前,此運動影響了衛斯理(5),他的跟隨者將之便傳到了講英語的國家。衛斯理是英國教會的一個成員。作為一個大學生,他開始過一個聖潔的生活,因此他和他的朋友們組成了團體,並彼此扶持。在1738年,當衛斯理在拜訪一個集中於倫敦的虔信派團體的時候,他得到了救恩的確信。他們在讀路德關於因信稱義的著作。請讀加拉太書 2:15-16。根據這節經文,義不能夠通過律法獲得。而是通過信基督得到的,而信心本身就是一個禮物。衛斯理被此內容深深感動,並找到了信心的確據。他清楚地看到他過聖潔生活的熱心並沒有給他屬神的確信,但是他通過在基督裡的信心找到了這個確信。他寫到,“我的心奇怪地熱了起來。”
14.衛理公會信徒。衛斯理畢生在英國貧窮地區講道。因為貧窮的礦工和其他體力工作者不習慣於去教會,所以他在戶外給他們講道。他們的文化水平較低,且有破壞性的習慣,如酗酒,忽視他們的家人。當他們信主後,他將他們分成小組一起禱告,一起學習,並彼此提醒過聖潔的生活。他指派人定期探望每個小組。他的跟隨者被成為“衛理公會信徒”,因為他們所用的這些系統方法。他的弟兄查爾斯衛斯理寫了上千首詩歌,很多到現在還在世界各地傳唱。英國的道德水平變高了。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基督徒的增加,為英國防止英國人民,因為法國人約在1789年將其政府從國王改變到議會時,所遭受的混亂和災難做出了貢獻。在基督教中強調心靈感覺的人被稱為“福音派”,而且今天很多保守的基督徒還受到這個影響。英國教會沒有同意衛斯理的辦法。主教不喜歡衛斯理在其控制範圍外佈道。衛斯理沒有離開教會,但是,他在美國的跟隨者的確建立的一個獨立的教會,成為衛理公會,在衛斯理去世後,他在英國的跟隨者也這樣做了。衛理公會的結構是,有監管人,我們為各個教會派傳道人,通常以三年為一個週期。在美國,這些監管人被稱為主教,雖然他們沒有聲稱要有天主教的主教所擁有的使徒的傳統。問題:你是否認識一些人喜歡自愛小組裡禱告或者讀聖經?問題:你是否認識一些人他們喜歡向那些遭人忽視的人解釋耶穌?
15.影響。衛斯理對恩典的觀點在29章中有解釋。約翰衛斯理和公理會教導說,神給所有人恩典預備他們選擇,並且恩典對任何人都是足夠能信靠基督以得到救恩。因此,衛斯理同意恩典是必要的,但是也強調基於此恩典,人選擇信心及善行的能力。你有自由做決定接受基督的觀點來自於衛斯理的影響。 (一個更加爾文主義的解釋是“你沒有自由選擇:神預定你接受。”一個更路德的觀點是“你沒有自由接受:當你聽到福音的時候,聖靈在你裡面行了這個神跡。”)
16.聖禮。衛理公會行嬰孩施洗。在總結其信條的文件——“25 條”——中,他們稱之為“重生的標記”(25 條和英國教會的39 條是一樣的,只是沒有關於主教的條款。)衛斯理關於聖餐的信條介於路德和加爾文之間。他不想說“這是我的身體”,但是他也認為聖餐不僅僅是一個像徵。 25 條稱之為“神通過它在我們裡面做工的標記,給我們帶來生命,並增強我們的信心。”衛斯理的方法顯示了虔信派的影響。他強調一個對基督驚醒的委身,並在聖潔生活中的成長。從他在英國教會的的加爾文背景,他接受了阿米尼關於自由意志。他教導說,神可以帶領任何人信基督。衛斯理從路德和加爾文借鑒思想。在他的神學裡,衛斯理嘗試著包括並平衡四樣事情:聖經,傳統,經驗和理性。
17.復興。這個思想在兩次“大復興”(一次在美國革命以前,一次在美國革命後)期間,傳遍了美國,並今天在被成為“福音派”的保守的基督徒運動中還在繼續。因為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接受福音派的觀點,自然神論消失了。路德會已經嘗試在“正教會時代”的完全學說與虔敬派用心感覺信心中找到平衡,試著避免虔信派極端視外在行為標準為真信心的證據。
18.芬尼。有阿米尼神學的一個傳道人例子就是查爾斯芬尼。 1824 年,芬尼開始到各處旅行以帶領復興會議。當傳統的加爾文主義者認為,他們應該等待,直到神決定帶來復興。 1835 年,芬尼寫到,復興可以通過他們稱為“ 新方法” 的技巧來促進。這是說影響一個人的情感,以至於他們會做一個“罪人的禱告”,求神赦免他們的罪並邀請基督作他們的救主。這些方法包括舉行很長時間的會議,有時幾天,並呼召人到前面禱告或者等待一個經歷。芬尼使為基督“做決定”這個說法流行起來。因此,芬尼是現今很多思想的起源。佈道家葛培理,常常鼓勵人們為基督做決定,他寫道,“當一個人有信心的時候,他們知道因為聖靈在他的生命中做工。”有些人不喜歡使用芬尼所給我們的“做決定”這句話。芬尼的思想與其他一些很小心用“決志”這個詞的人相衝突的另一方面。他們想要弄清楚,在新基督徒做決定的時候,他們不被懷疑自己是否真誠而困擾。因為是聖靈會通過福音的信息,引領人成為基督徒,所以他們就接受個人對信心的宣告,並要求信徒接受洗禮,將之作為一個人成為信徒的象徵。
注解
1
year | Group | Name of document |
1530 | Lutherans | Augsburg Confession |
1580 | Lutherans | Book of Concord |
1527 | Anabaptists | Schleitheim confession |
1677 | Baptists | Second London Confession |
1560 | Presbyterians | Scots Confession |
1647 | Presbyterians | Westminster Confession |
1563 | Church of England | Thirty-Nine Articles |
1563 | Reformed | Heidelberg Catechism |
1619 | Reformed | Canons of Council of Dort |
2 the reasonableness of Christianity, by John Locke 洛克
3 sacramentalism
4 使徒行傳2:38。